1977年9月,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武汉军区空军后勤雷达修理所为了扩建营房,来到了一个名叫东团坡的山冈上平整山头。东团坡地处湖北随州市西北郊一个叫擂鼓墩的地方。这里是山峦起伏的丘陵地带,山脉由西向东蜿蜒,在东端有一个圆凸形的山包,它高出河边平地大约20米。当地群众便将这个山包称作东团坡。
士兵们在平整山头时,用炸药炸出了一片和地面颜色差异明显的褐色土层。时任修理所副所长的王家贵对考古研究特别感兴趣,一见到如此大面积的异样土层,立即觉得这下面一定有不寻常的秘密。于是,他马上将情况报告给了随县县委。
县里接到报告,就派了一名从事文化工作的专家前去査看情况。由于这名专家判断失误,没有对这一异常情况给予足够的重视,修理所的施工又继续进行。
很快到了1978年,工人在施工过程中挖掘出了大量不规则的多边形青石板。1月30日,修理所再次将情况报告给随县文化馆,没想到得到的依然是"不是古墓"的回答。接连两次的否定非但没打消修理所儿位负责人的疑虑,反而使他们的担心变得更厉害了。
到了2月份,原先那层褐色的泥土已经被推土机全部推走了,一块2米多长、1米多宽的长方形大石板露了出来。修理所所长郑国贤深感事态严重,他马上下令停止施工并再一次将情况报告给了随县县委。
展开全文
这次,县委派来了懂考古学的文化馆副馆长王世振。王世振一看现场,立即断定这下面有古墓,并将情况报告给了原襄阳地区的文博馆和湖北省博物馆。3月份,接到报告的谭维四立即率领考古队奔赴现场,展开了对古墓的发掘工作。
初步勘探后,考古队弄清楚了占墓的大小:这是一个占地面积达220平方米的超级大墓。如此规模的大墓,墓主必定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,墓中必定有数之不尽的珍贵文物。想到这里,现场的工作人员都非常兴奋。
然而,一盆冷水很快就将年轻队员们心头的火焰浇灭了一大半。在南北两个墓坑相交的地方,队员们发现了一个人为挖开的洞。显然,这是一个盗洞,墓中的宝藏已经被盗!一看到这个盗洞,队员们立即像泄了气的皮球,变得无精打采。有人甚至说既然大墓已经被盗,就没有发掘的必要了。
队长谭维四力排众议,坚持继续发掘。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。清理完现场后,考古队的下一项任务便是揭开木椁的盖板,让墓室重见天日。
在10吨大吊车的帮助下,厚重的墓室椁盖板被慢慢提了起来,墓室的情景渐渐在大家眼前清晰起来。然而,一个想象中规制井然的墓穴没有出现,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满目狼藉的大水坑。
墓室中积满了浑水,水深达3米,所有文物就这么泡在了浑水中,年复一年。为了清理文物,考古队只好又开始了苦不堪言的排出污水、清除淤泥的工作。艰苦的工作换来的是丰硕的成果,随着水位的下降,各种奇珍异宝争先恐后地显露出来。一看文物还没有被盗墓贼劫掠干净,队员们的热情又瞬间高涨起来。
在清理文物的过程中,队员越发地疑惑起来:盗洞的存在证明了盗墓贼知道里面有宝藏,既然如此,为何又不深挖下去呢?后来,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,人们才找到了答案。
原来,这座古墓的墓室处于地下水层之下,封闭不久,地下水就渗进了墓室,因而墓中的珍宝也一直浸泡在水中。而且,墓室中的积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,具有很强的酸腐蚀性。正是这让队员们苦不堪言的浑水,保护墓中的文物躲过了盗墓贼的洗劫和漫长岁月的侵蚀。
后来经过统计,整个墓穴中共出土了15000多件随葬品,其数量之大,实属罕见。各种乐器、礼器、容器、兵器、车马器、金玉服饰等一应俱全。而在众多珍宝中,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一套总重量达2567公斤的编钟。
这套编钟分为3层,共计65个,整齐地挂在木制的钟架上。编钟上刻有关于记事、标音、律名关系的错金铭文。整套编钟音域之宽广,音色之优美,世所罕见。编钟问世至今,已经演奏了无数中外名曲,许多人在聆听了编钟演奏后,无不对中国古代的音乐成就肃然起敬。
这座古墓占地规模之大,随葬品种类之丰富,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意料。由此可见,墓主人生前的地位和权力无疑是非常高的。那么,墓主人究竟是谁呢?答案还得从墓主的棺椁中寻找。浑水和淤泥清理干净后,大家终于对墓室的形制一目了然。整个墓室分为东、西、北、中4个部分。东室比其他三室略高,墓主的漆木棺就放置于东室中部。
考古队迫不及待地打开墓主的木棺,只见一具人骨赫然出现在大家眼前。墓主的尸骨完整地置于棺内,骨架上下尽是玉器、金器等随葬品,总数达300多件。这情景立即让专家们想起了《墨子》中的一句话:"诸侯死者,虚车府,然后金玉珠玑比乎身。"意思是诸侯国的国君去世后,要用金银珠宝堆满全身。可见,墓主必定是一位诸侯国的国君。
这时,考古专家们又在主棺旁发现了一件短柄铜戈,上面还刻有一行铭文:"曾侯乙寝戈"。古人将棺视作寝,由此,专家们推断,墓主名乙,是曾国的国君。
此外,在出土的125件青铜礼器中,出现"曾侯乙"的铭文多达117处。66件兵器中,每一件上都刻有"曾侯乙之"的字样。如此清楚的证据,让专家们完全可以确定,这就是曾国国君曾侯乙的墓了。
然而,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又出现了。春秋时期,位于湖北境内的随州地带隶属于随国版图。古文献的记载也证明,直至春秋末期,随国都还是存在的。然而,此前在这一带发掘的古墓中没有一件是属于随国的,反倒是有不少文物显示这里有一个曾国。历史上,随国和曾国到底是什么关系?曾侯乙墓的出土无疑使得这个问题更加扑朔迷离,目前还是一个待解之谜。
评论
1942920
回复赤龙古墓中的传奇之旅充满了刺激与惊险,这是一个探索历史和未知的绝佳之地。